张谨庵(别名:张慎三),光绪年,祖籍为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四里店乡余庄村,为清朝名医,擅长治疗疑难杂症,死于光绪二年冬。
余庄村小余庄东北角一块土地,名叫石碑楼,树立着一通古碑,此古石碑非同一般,他记载注着一位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救死扶伤、消除瘟疫、解民痛苦的神医张慎三先生,有特用府郑州知州前署裕州正堂王莲堂撰文,钦加同知衔署裕州正堂项则周书丹,诰授中义大夫候选道员赵名珊撰额,七十余名进士、举人、知县、翰林院守备、生员、诰授武义都尉等知名人士为神医张慎三先生立碑颂其功德为证,其碑文曰“良医太学生張谨庵先生神道碑记
国手流芳
良医張谨庵者裕郡北之望族也始业儒性颖悟读书輒识大意及弱冠见染疾颠连不愈者遂慨然曰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古人其詺我乎乃专医方脉诸书精内外两科起沉疴如反掌延请者日踵其门车马往来络绎于道遂驰驱于外汲汲以普济为心数十年席不暇暖咸丰同治间疫厉大作先生投药即愈活人甚众殊未自相矜善探病源决人生死恒不爽时有患胸胁痛者先生诊其脉曰此肝痈也数剂即痊又有患胸胁痛甚者先生诊其脉曰蚘虫入肺不可医矣更有患疮结者二十日不下危在且夕先生诊其脉曰此痈把也痈愈则结解矣后十日疮愈结解病痊或视虺累者信其无恙或见丰硕者指为难痊后皆如其言而验神明之称洋溢于宛召裕叶唐鲁诸郡盖寝馈乎素问难经者深矣先生生于道光乙酉卒于光绪二年冬十月春秋五十有二殆难其人也呜呼歧黄已邈和缓莫存未知古人若何今如先生者可谓良医也已先生讳慎三字谨庵今特树绰楔于通衢以表扬遗德云
特用府郑州知州前署裕州正堂王莲塘 撰文
钦加同知衔署裕州正堂项则周 书丹
诰授中议大夫侯选道员赵名珊 篆额
孝男 毓瑄 毓琚 毓琛 孙 世芳 世芬
清光绪二年冬十月中浣谷旦
钦加同知衔直隶即补知县姬柱南 丙子科举人陈书 生员石凤池 張懐玉 赐进士出身安徽即用知县谭铨 丙子恩赐举人薜兆祥 监生杨森然 薛清元 赐进士出身直隶即用知县王缙卿 己酉科拔贡舒连桢 武生薛犹龙 孟昭亮 赐进士出身云南即用知县周华林 辛酉科拔贡張世辅 监生李芸成国盘 長泰森 恩赐翰林院国子监司莘衔元应干 守备白应麒 恩贡邱瑢 萬发祥 三盛行 恩赐翰林院检讨邱萬选 州同王鼎新 监生杨叔棠 崔杰 公盛号 钦加同知衔任陕西同官县正堂王兆庆 癸酉科拔贡張作霖 生员石天爵 复盛堂 長泰裕 特用知县署沅陵县分县翟其昌 己亥科武举石华 监生于连升王兴隆 祥盛行钦赐蓝翎候选知州孟克荣 丁卯科武举石凤城 监生谭硕彦、高俊德孟广友 特用知县陕西即铺县丞王兆芳 丙子科武举王诚之 廪生張德俊王萬太 石连昌 赏戴五品蓝翎湖北即用知县孙保之 蓝翎千总袁书田 生员翟金墉 监生孟继孔马相营 赏戴蓝翎吏部候选同知贾注 在政司经歴石凤来 监生成彩 贾允成 王玺 勅授文林郎原武县儒学正堂举人田润之 都门府白应玑 监生袁淇儒生李明道 钱文龙 勅授文林郎候选知县白应祥 壬戌科举人谭钧 增生王运昌 荣春堂 福禄堂 诰授武骑尉兵差官选守备武举石坤成 候选训导邱瑄 监生孙熙之 杨恒春 诰授武义都尉候选游击趙名珍 癸酉科举人朱松云 监生汪凤藻 石凤诰 仝顿首拜竖(该神道碑复制于张氏祠堂)
《国手流芳 良医太学生張谨庵先生神道碑记》载入《方城文史资料汇编》、《中华张氏联谱河南卷南阳张氏联谱方城张氏家谱》。
注 国手《现代汉语词典》:精通某种技能(如医道等在国内数第一流的人)。太学:我国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有诗云:
莽巍葱山含古碑,铭记名医张慎三。
疫情肆虐咸丰间,望闻问切誉神仙。
沧桑战乱民众苦,悬壶济世解危难。
功绩载入方城志,张氏祠堂可拜贤。
人物简介:
《方城文史资料汇编》里记载:先生精通内外科,咸丰-同治年瘟疫在民间流行,张医生救活的人很多,国手流芳著称于后世。
后世家人:
为清代河南方城县名门旺祖,现有子孙后代200多口,其医术保留到现在传内不传外,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南阳老中医张立成,精通内外科,针灸等医术,张立成中医利用发扬光大了祖传医术,创立了“山甲降压丸”经典方剂,降低了心血管患者的死亡率,为我国中医药技术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