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位于山东省微山县昭阳街道西万村,2010年9月开始维修、扩建,2012年4月一期工程竣工。新建宗祠设于原祠堂西侧,原祠堂改为“忠孝堂”。祠堂地处西万村东北隅,为古鲁地,天星胃、娄、奎傍照于下。襟四湖带运河绕其右,群山逶迤朝于左,湖岛如燕舞于前,柏山叠翠峙其后,四象分明,乃人杰地灵之地。宗祠以新建“百忍堂”大殿为主体,为五间高平台井干式歇山建筑。八龙柱挺拔护卫,东西配房各三间朝揖有情。九龙壁与五间歇山大门如凤展屏,清莲池、御路石增其瑞气。钟声明志,鼓响奋进,华表高耸增添宗族之浩气,石狮护卫有力,谓宗祠一大观也。原祠堂大殿、仪门、大门、碑廊复修一新,新建四座表彰亭又增忠孝之情。石鼎、石牌坊东门、古树银杏、石香炉、名人题字又显出悠久的文化内涵。新、老祠堂由功德墙,仿古围墙及门前花岗石明堂与栏杆联为一体,整体规划体现出追思先人,启迪后人,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之功效。
从明朝万历年间到2012年,曾遭遇洪水、火烧,先后经过12次修建才形成如今的规模。大院以“百忍堂”大殿为主体,修建五间高平台井干式歇山建筑,配以孝道等内容为主的儒家文化文字图画,为当今现代生活注入传统文化的血液。 心中刻下古人道德规范。 来到“百忍堂”大殿里,就能看到张氏家族的渊源:唐朝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团结和睦,历受朝廷旌表,唐高宗李治祭祀泰山,途中访贤问能:何以能九世同居,安然相处;张公艺连书一百个忍字作答。其后的礼让、谦恭、和气、立志、笃学等内容的介绍,徜徉其间,仿佛把人带进了一个传统文化的世界,让我们在熟悉张氏的前世和来历的同时,在心中清晰地记下古人的道德行为规范。 忠孝传家远。“孝道”是家庭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张氏文化大院把孝道文化融合在宗族文化中,“忠孝殿”、楹联“亿万家风惟孝悌”、碑刻“德敬天地孝通神明”、二十四孝,以图片配文字的方式令人感受到浓浓的“孝”文化。 家训教育养成良好家风,“西万张氏,唯道是从;百忍处世,忠孝传家……”清明节,张氏宗族祭祀大典期间,在族长的带领下,所有人集体诵读张氏家训,声音几乎响彻整个村子。张氏宗族历来重视教育,一直把张氏宗祠作为家塾,让喜欢学习的族人来上学。上世纪六十年代,张氏宗祠曾被改造成“西万联校”,设小学部和中学部,为社会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在最后一次修订时,张氏家族结合当前的时代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在不改变“遵先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老家训的教诲下,重新对张氏家训进行了修订,补充“心怀祖国、依法持业、诚信双赢”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潮流的文字,并在文化大院的最中心处的一块石碑上镌刻下来,供张氏家族和当地的群众观看,让老年人在教育孩子时有规可依。文化大院撑起幸福生活,张氏家族在春节、清明节期间等祭祀活动中,集体诵读家训,让群众在学习和诵读中,把“忠厚传家、和睦乡邻、尊师重教”等优良家风广为传播,让家风培育民风,让民风培育整个社会的良好风尚。张氏文化大院不仅是张氏家族的“自留地”,更是当地群众开展文体娱乐的好去处。政府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春联下乡、送医疗下乡……每年清明张氏家族的祭祀活动,邀请的剧团表演都不定期在文化大院上演。政府搭好戏台,激活了乡村文化生活,当地群众自发组织起广场舞队、戏班子、书画队等业余文化队伍,让群众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文化品位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幸福。

西万张氏是百忍处世、忠孝传家的名门望族。走进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厚重的大门,门上的铜环历经岁月的摩挲,散发着暗淡而温润的光泽。门楣上方高悬着一块牌匾,字迹苍劲有力,彰显着家族的荣耀。踏入大门,精美的木雕石雕令人目不暇接,梁柱上的雕刻图案栩栩如生,有祥龙瑞凤、花鸟鱼虫,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工匠们的巧思与精湛技艺。宗祠的屋顶采用了硬山式结构,青瓦整齐排列,错落有致。屋脊两端高高翘起的鸱吻,犹如守护着家族的神灵。墙壁由青砖砌成,虽已略显斑驳,但那份古朴的质感更增添了历史的韵味。大堂内,宽敞明亮,供奉着张氏祖先的牌位,香火缭绕,庄严肃穆。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先辈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辛勤劳作的场景。
走进“百忍堂”,正中供奉着“中华张姓始祖挥公”神位,右边供奉着“百忍堂一世祖公艺”神位,左边供奉着“西万张一世祖顺公”神位。“张公艺是‘百忍堂’的一世祖。他是山东郓州寿张(今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孙口乡桥北张)人,是汉初‘开国三杰’之一张良第26世孙,他一家人九世同居,家族土地及一些财产归集体所有,全家900多人口共享餐饮。”“百忍堂”的由来:唐高宗李治去泰山封禅,途中访贤,问张公艺:何以能九世同居,安然相处?时年88岁的张公艺书写了100个“忍”字作答,并说明了“百忍”的具体内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 唐高宗深受感动,封张公艺为醉乡侯。张公艺去世后,后人为纪念这位“忍、孝”治家的贤人,修建了“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将礼让、谦恭、人善、和气等作为后人的行为准则。历史上,西万张氏宗祠重修过11次,但风雨不断侵蚀,二十世纪初,宗祠又年久失修破烂不堪。2005年,西万张氏族人萌生重修之意。重修是项大工程,张氏家族理事会自筹资金,贤达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张宗艾、张建昂等企业家带头各捐100万元,共筹得资金近700万元,使得宗祠得以修葺。 在百忍堂大殿内墙上涂写着张姓起源、百忍堂来源、孝道、和谐等内容的图文字画,迎门墙上更是精心雕刻着“张氏家训”,前来祭祀、瞻仰的乡亲在潜移默化中就能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文中视频素材由山东老杨、张家姑娘提供